邹氏渊源

name origin

邹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源流有多处,有一支源于姚姓,姚姓之邹:舜帝姚姓。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是商朝的诸侯国,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目前有老谱考证的主要只两个来源,西周初有一支源于子姓,到春秋时期的正考父,他的子孙食于邹邑,是为主要来源,是“以邑为邹氏”。邹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三十五位。现今人口约四百五十多万,排在第六十八位。

邹氏图腾

【释义】《说文》:邹,指春秋时鲁国的驺县。驺本是一种生活在北方的古兽,因当时数量巨大才有驺县,后来演化成为养马及驾车的人。


邹氏渊源
姓氏由来

【得姓始祖】

微子启:乃商王纣的庶兄,本应承继帝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灭纣,封子于宋地立国,定都商丘,以供奉商汤的宗祀。微子薨后,其弟衍继位,是为微仲,又传至其曾孙愍公,愍公有孙名考父,历仕宋国戴公、武公、宣公三朝,食采于邹邑,其五世孙叔梁纥时,以邑名邹为氏,是为邹姓,他们尊微子启为邹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衍生

【起源源流】

  源流一

  源于姚姓,姚姓之邹:舜帝姚姓。舜擅长占卜预测,亦称姚舜。姚地大概在今河南濮阳西的濮城镇。舜帝后裔姚姓族人开创建有邹国,是最早的邹国。参见舜文化,虞舜文化 。姓名名典《姓觽》:邹国,舜后,姚姓。是殷(商朝)的异姓诸侯国,邹国古城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的古邾城。春秋初,邹国为曹姓邾人所夺,邹人被迫迁到今山东邹平南,后为齐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称邹姓,姚姓之邹的历史至少也有3500年,是最早的邹姓。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鲁穆公所改设邹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分封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曹侠建立了邾国,又称邾娄国,初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陬村),春秋中期又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纪王城)。邾娄国势小力单,一直为大国鲁国的附庸国,并屡受鲁国的欺压和掠夺。到战国时期,邾娄国以邾、娄合音鲁国人读作“邹”,因而鲁国君主鲁穆公姬显在孟子的建议下,强行改邾娄国为邹国。周烈王姬喜七年~周显王姬扁二十九年间(公元前369~前340年间),楚宣王熊良夫亲率楚军灭了邹国,即邾、小邾二国,掳走“二邾”的国君臣民,押解向荆楚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月长途跋涉到当时楚国的偏远荒芜地区居住,并在其地以邾国遗民之名建立了邾城(今湖北黄冈黄州乡禹王城)。

  邹国为楚国所吞并后,故国子民以原国之名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与曹氏、朱氏同宗同源,是为荆州邹氏。

  源流三

  源于子姓,出自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的封地邹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史记·殷本记》及《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平定武庚的叛乱后,把商都附近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建立宋国,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微子启死后,其弟微子仲继位。

  据考证,微仲的八世孙是正考父,为宋国上卿,正考父的儿子中有孔父嘉和宣靖父,后长子孔父嘉世袭为大司马,宋国发生内乱被害,为避祸其弟宣靖父带着孔父嘉的儿子木金父等家族成员逃到鲁国,得食邑于邹(今山东邹县),他们的后代中有以邑名“邹”为姓氏,是为山东邹氏。当今的河南族邹氏,多尊微子启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于姜姓,出自蚩尤族人邹屠氏,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黄帝在打败蚩尤部落联盟以后,蚩尤属下部分族人分迁至邹(今山东济宁微山湖一带)、屠(今陕西西安)之地,该部分族民以地名命氏,居邹地者为邹氏,居屠地者为屠氏。

  该支邹氏,为最古早的姜姓邹氏,是为山东邹氏。

  源流五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之后,属于以先族之名字讹为氏。

  勾践,其姓名原本为姒驺,又名菼执,是春秋末期越国君主,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越国,系夏王朝后裔古越人所建之国,在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当时的楚国乃经常联越以制吴。据《史记·东越传》所载,闽越王无诸及闽越分出的瓯越王摇,皆为越王勾践之后,姓驺。 邹 通“驺” 。 周敬王姬丐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了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国议和。周元王姬仁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国就此灭亡。越王勾践平吴后,声威大震,乃步吴国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国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世代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了。

  因春秋、战国时期,“驺”与“邹”二字可以互假通用,因此“驺”字多被写为“邹”。因此,在越王勾践的后裔子孙中,有人以先祖名字之通假字为姓氏,称邹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吴越邹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末期女真邹佳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列女传》记载:满族邹佳氏,亦称组佳氏,满语为Joogiya Hala,世居铁岭(今辽宁铁岭),属于满族老姓之一。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邹氏、组氏、铁氏等。


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迁徙

  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

  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汉朝时期,有邹廷任襄阳令,在当地安家,其后裔有一支迁到雍州(今陕西中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南部和宁夏)。

  西晋时期,有新野人邹湛以才学知名,在朝廷做了国子祭酒、少府,其子孙有一支迁到衡州(今湖南衡阳)。

  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

  唐朝初期,陈政,陈元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携一部分邹氏随从同往,后在福建安家。唐德宗贞元末年(公元805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于闽北邵武等县。

  北宋时期,有邹异,长乐人,元佑中举经明行修,说明北宋时期已有邹氏族人居于广东地区。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于闽、粤大地,后扩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乐平县、台湾省台北县等地。

  现在侨居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的邹氏华侨,主要是从广东、福建两地迁去的。

  分布

  先秦时期,邹姓的活动主要在山东地区。秦汉以后,邹姓很快迁到河南,湖北地区。三国两晋时,邹姓已挺进到陕西,南下渡长江入湖南、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唐朝时二次中原南下大移民,邹姓主体移入了江南,福建、广东等地的邹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朝初期邹姓进入了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邹姓大约有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六位。邹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61.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这二省邹姓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福建、湖南,这二省的邹姓又集中了14%。全国形成了赣闽和江苏两块邹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邹姓大约有3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第六十一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邹姓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明朝时期,江西仍为邹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这二省邹姓大约占邹姓总人口的48.6%,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苏、湖北、浙江、山东,这五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6%。宋元明期间600余年,邹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增加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和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赣、鄂、湘、闽为中心的江南邹姓人口聚集区。

  当代邹姓的人口约450多万,为全国第68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邹姓人口由38万增到近450万,增长了近12倍,邹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邹姓人口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邹姓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38%,其次分布于四川、广东、福建、江苏、重庆、吉林、贵州,七省的邹姓又集中了37%。江西为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邹姓总人口的14%。全国形成了以赣、鄂、湘为中心的邹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邹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主要由东南部向北的回迁,南部向西部的迁移。

邹姓在人群中分布表明:在湘、赣、闽、黔渝、四川大部、湖北大部、陕西南端、山东东端、云南东部、广西北部、广东大部、浙江西部、安徽南部、黑吉东部、辽宁南部,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1.8%,居住了大约65%的邹姓人群。在粤桂南部、台琼、云川西部、湖北北部、陕甘宁南部、青海西部、河南南部、皖浙大部、江苏、山东中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东部、新疆西北,邹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14%—0.42%之间,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1.8%,居住了大约31%的邹姓人群。


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

  郡望

  范阳郡:秦皇赵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从范阳迁出的族人,一般姓氏前会加范阳两字以念先祖故地。

  太原郡:秦汉置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广陵郡:秦置广陵县。西汉改江都国置广陵国,治所在广陵。东汉改为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北一带。隋改江阳,治今江苏省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南阳郡:①春秋战国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战国为魏南阳,一部分属韩(按公元前263年,秦白起攻韩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②秦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隋唐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省邓州)为治所。元明清南阳府治南阳,即汉宛县、今南阳市。

  渤海郡:靺鞨粟末部为主体所建,先称振国(震国)。西汉置渤海郡,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公元926年,为契丹所灭。

  丹阳郡:①古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省秭归东南。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省枝江西,仍名其地为丹阳。②丹阳(杨)县,秦置,在今安徽省当涂东北,唐并入当涂。③汉置丹阳(杨)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国吴移治建业(今江苏省南京),隋灭陈后废。炀帝又以蒋州(今南京)为丹阳郡。

  堂号

  范阳堂:秦汉时期,邹氏人有一支从今山东省境内迁至范阳(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西汉邹仲俊后发展成为望族,所以邹氏人以“范阳”为堂号。以邑为氏及以国为氏邹姓的总堂号为范阳堂。

  东鲁堂:据邹氏宗谱记载:汉武帝时,仲俊公为上谷守,元光六年(前129)与大将军卫青大破匈奴于涿鹿城,晋秩赐封东鲁侯,东鲁是邹氏仲俊的封地,东鲁堂因此而得名。

  碣石堂:战国时期的驺衍,深通阴阳、盛衰、兴亡之道。燕昭王招贤,专门建造了碣石宫来招待邹衍。

  讽谏堂:战国时期的驺忌,看到齐威王不喜欢听别人向他提意见,于是以巧妙的方式规劝他。齐威王接受了他大意见,下令:凡是对他提出意见的人可以得到不同的奖赏。一开始大家都争着给他提意见,两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很少了,三个月以后,提意见的人几乎没有了,大家把能提的意见都提完了。齐威王收集了这些意见,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就是邹忌讽谏的结果。所以邹氏又称“讽谏堂”。

  南阳堂:2013年湖南新化敦睦堂、睦亲堂合修宗祠,因都是33世祖邹湛(字闰甫,南阳新野人,大学博士,晋国子监祭酒,称南阳杰人)的后代,定名为“中华邹氏新化南阳堂“。

  南谷堂:南宋邹应龙后人修建。

  清隐堂 :乃驾山老堂号,得之于皇赐“清隐居士”,故源于驾山祖垣公为驾山邹氏总堂号。潭港邹氏自古沿用之,未曾自立堂号,足见其为驾山邹氏正脉之一。垣公自大唐开元、天宝以来,世居海昏之芰山。公恬淡乐道,不事浮华,唐宣宗(李忱)微行时游百丈峰大雄寺幸遇公,见其浑朴淡雅,知为高士,相得甚欢。宣宗大中元年(847)还国即位(847―858年在位),三诏征公入朝,公以年迈,不乐仕进拒不奉召。宣宗嘉行其谊,封为桂里状元、朝议大夫,赐号清隐居士。御赐宸翰宝扇,以示宠幸,命诸葛学士至家,竖立金牌坊。公遂诣阙谢恩,登金门,升玉殿,诏着丰城、高安、建昌(今永修)三县进粮三千担荣归。后因此名其地曰驾幸山(即驾山),称垣公脉系宗号为“清隐堂”。然年代久远,后裔蕃盛,越千年而至今,后裔分枝别系甚众,堂号亦纷繁复杂,荣本堂、伦叙堂、敦叙堂、光谷堂等等不一而足。然潭港东鲁邹氏未曾改换,自古至今代代相沿。

  桂馥堂: 垣公后裔居驾山周围县、乡者,合修宗谱时定名“清隐堂”,是纪念垣公曾被皇封“清隐居士”而得名;徙居修水、铜鼓、武宁三县的垣公后裔为纪念垣公,因驾山十景中有“桂子山峰”,垣公又曾被皇封“桂里状元”,故建祠修谱时将祠堂命名“桂馥堂”。

  三古堂: 出自清代邹文苏的故事。邹文苏(1796―1820),字望之,号景山,湖南新化人。清嘉庆岁贡,以郑玄和贾谊之学教授乡里,并自辟精舍为“古经堂”。又用竹篾制混天仪,用上等细布仿制古代诸侯大夫的衣帽,依照清代江永和戴振所编的古代礼乐制度,制成假车,跟弟子们在车中研习礼制。邹氏族人遂以“古经堂”、“古衣帽”、“古礼乐”之“三古”取名“三古堂”。

  九文堂 :14世纪初(元朝末年),迁八公由江西入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落庐繁衍,生九子,名庆一至庆九。庆一籍落荆州城(今荆州市);庆二籍落南京城;庆三籍落黄陂县;庆四籍落蕲春县;庆五籍落麻城市;庆六籍落监利县;庆七籍落竹山县;庆八回南昌;庆九留守黄安。九文堂中“九文”,指上述九公,即文德、文爱、文彰、文秀、文耀、文彩、文炳、文瑞、文福。

  敦睦堂: 振熙堂 太和堂 赞公和刘氏、肖氏乃湖南邹氏肇基始祖。肖氏生三子:一图(又作长图)、二图、三图。后三兄弟告关立图。一图字名惠,仍在心田立业;二图字功惠,于宋建隆元年(960)分转湖南溆浦县麻阳水(今湖南溆浦县均坪镇);三图字友惠,分转湖南衡阳高坑(今衡阳高汉)安居创业。一图公在新化祠堂曰“敦睦堂”,二图公后裔在溆浦祠堂曰“振熙堂”,三图公后裔在衡阳祠堂曰“太和堂”。

  黍春堂: 黍春,意为“黍谷回春”,用邹衍的典故。命意同“回春堂”。

  永诜堂 :“永诜”二字,原取义于《诗经周南螽斯》,是诗人咏螽斯的多子,以喻人的子孙昌盛。古时在适当场合,由众人合唱,便成为多子多孙的歌咏。螽斯,蝗属,青色多子的虫,相传一产九十九子。梁启超说:“南是一种合唱的音乐。”庄子《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请祝圣人!使圣人寿!使圣人富!使圣人多男子。”这华地封人的三祝,后世引申为多福、多寿、多男子的“三多”,形成我中华民族基本观念的一部分。“三多”中,多子多孙观念表现于诗经中的就是这螽斯篇,即是邹氏永诜堂的来历。

  回春堂 :回春堂出自战国时邹衍的故事。邹衍《史记》作驺衍,临淄人,著书《邹子》49篇,《终始》56篇。邹衍为燕昭王师,事之以筑碣石宫,昭王死后,燕惠王听信馋言,将其下狱。据《列子汤问篇》载:“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即邹衍)吹律(即音律)暖之,而禾黍滋(生长)也。”故后人有“暖律回春”,“黍谷回春”之说。回春堂由此而得名。

  花萼堂: 花萼,盖取兄弟怡悦意也。昔者唐玄宗爱诸王,设五帷帐以共处之,故有此名。

此外,邹姓还有如思敬堂、世德堂、永德堂、承德堂、明德堂、睦亲堂、崇仁堂、崇正堂、承志堂、流徽堂、嗣徽堂、敬受堂、孝明堂、孝顺堂、崇本堂、崇远堂、敦本堂、尊本堂、追来堂、追本堂、启有堂、源本堂、敦仁堂、崇兴堂、敬爱堂、式好堂、永思堂、桂林堂、正学堂、五希堂、南远堂、光裕堂、天增堂、大本堂、世禄堂、会省堂、落善堂、落令堂、群益堂、务本堂、世宗堂、厚余堂等堂号。

  字辈

  山东

  山东莱芜莱城邹氏一支字辈:“青而玉复法、志学笃忠正。”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东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元恒利贞祥”。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西支字辈:“尚云国发文王廉凤天景学丕显忠功大德承世继长”。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东一承宏显龙文通大(明凯)风令长振世德润永广嘉天开瑞光吉熙兆登芳升”。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一志喜永云书世祖”。

  山东烟台龙口邹氏一支字辈:“同书世兆”。

  山东威海邹氏字辈:“居恒立本、积德存良、守先延嗣、庆余绪昌”。

  山东莱阳邹氏字辈:“克(立)学(本)世(积)德广仁敬宗裕嗣庆成绪昌”。

  山东莱西邹氏字辈:“发振明元西王允克金国(曰)水殿土”。

  山东邹氏一支字辈:“本仁吉永远”。

  山东临沂邹氏一支字辈;“圣公民之起,方能立谟训,允为文学士,芳名斯可钦,尔若修广大 ,锡善曰天心,欲希孔子道,承德高秉仁,求克正世纪,朝廷有贤君,永光我宗者,特望於后昆。(六十字自十世起)”。

  山东泰安东平邹氏一支字辈:“桂兰承家业,开典庆国恩。”

  山东夏津、高唐邹氏一支字辈:“纯诚尊祖法,孝友纪宪传”,再续:“昭德达至善,修齐臻治平”。

  江西

  江西进贤邹氏字辈:“守法加文节循常绍本宗”。

  江西寻乌邹氏字辈:“吉仕奋兴观上国”。

  江西红土地庙、湖北邹氏字辈:“天元孟世民居国君龙之长守忠厚维善必昌永传家德万代发祥”。

  江西赣州邹氏字辈:“习思文拔章华邦经纶佐国忠厚联芳”。

  江西邹氏一支字辈:“世启国正辅朝兴邦忠良志士显大清定安泰全在尚德传芳荣耀宗祖景膺永昌”

  江西都昌邹氏字辈:“文孝之若士益子明国伯淑道世永远存正光天德邦本曰万民太平时可必全乐景贤良智义安常则”。

  江西信丰大阿川风 邹氏字辈:“……日昌隆庆长征志德”

  重庆

  重庆秀山邹氏字辈:“邦应世大家用本方如其以德祖泽愈光乃为上兆宏学丕昌同宗兴广元由吉安子能自立定可绍先咸中有庆荣华长延”

  重庆涪陵邹氏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大贤文章光上国万事九重天”。

  重庆奉节邹氏字辈:“北科清吏尚启治兵文崇大顺发武仕必登先君兴国安泰臣贤万邦全天子朝金殿芝南呈上宣忠良乾坤茂千世百代远”。

  重庆綦江邹氏字辈:“思世章崇仕振文绍开华云升登科第铭扬永安宗”。

  重庆忠县邹氏字辈:“......永茂庭院,世仁应启,孝发朝官,定国安邦,万代长久......”(部分)

  重庆合川邹氏字辈:“良孟明孔天,世代文方传,忠孝为仁本,国朝得礼先,泽厚基必大,功高禄自全,富贵光昌远,盛荣显节廉。”

  重庆石柱邹氏字辈:“应友千祥,治忠万士,永发文学,正国安邦 道明孔圣,书启大贤,张光习尚,世代荣昌”

  重庆邹氏一支字辈:“开文云红安康”。

  重庆邹氏一支字辈:“学高家升正”。

  重庆黔江区邹氏一支字辈:“大仕永进学,万胜显云杨,福禄如东海,富贵与天长”。

  重庆綦江永新一支字辈:克 绍 龙 登 绪,弘 开 景 盛 基,文 章 昭 世 德,中 正 辉 先 贻。

  贵州

  贵州遵义邹氏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达贤文章高尚国富贵永朝天”。

  贵州思南邹氏字辈:“学道明先圣习书启大贤文章光上国万事九重天”。

  贵州铜仁邹氏字辈:“文笔思自定富尚炳国正廷天元世德贤大学祖宗”。

  贵州邹氏一支字辈:“学高家生振 品修贤义皇”。

  湖南

  湖南新化、祁阳(东)、衡阳、长沙邹氏字辈:”学高家声振 品修贤誉洪 一生存美德 多福自全逢“,以宣靖父为开姓祖繁衍至今有103世代。

  湖南长沙邹氏字辈:“克振铭崇大,永廷岳益尊,德洪(派后定)。承先怀义训,忠孝树家声。科甲联延远,英才定显荣”。以宣靖公为第一派计算“克”为第77派(或第76派)(1920年八修谱记载,从衍公派起算“克”为第55派)。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宗启省绍昂 再传效舆瑞九一正文邦 福寿永吉祥 盛世欣康乐 明廷重淑良 本仁成大德“。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广国景堂永 谛都之汝光 忠孝传家大 勋名继泽长“。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优继学甲道 国安邦政允本勋垂锡 求荣炳型 锺鸿业烈 在钧润根“。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祖宗如今洪 重扬孔盛世 元开万意名 庆袭陶唐治忠孝永传流 诗书恒继立 国勋敦礼让 家政存仁义“。

  湖南宁乡邹氏一支字辈:”思绍英明祖 廷和本首忠 学高家声振 品修贤誉洪 一生存美德 多福自全逢“。

  湖南株州邹氏字辈:“德时荣思友怀常明儒启添征世泽家声茂文名国运昌傅经崇宝训笃学绍书香”。

  湖南新化洋溪和槎溪邹氏字辈:“新序今联定 同修洽族亲 敦纯徵至性 履敬笃常伦”。

  四川

  四川巴中邹氏字辈:“国正天心顺,预见世其昌,文章为学本,申锡永鸿光”。

  四川乐山犍为县邹氏字辈:“文明国正天心顺,仁孝家敦世泽长,兴志克诚思远大,夏余兰桂庆联芳”。

  四川射洪县邹氏字辈:“xxxxx,乾坤义帝康,时美忠奇玉,富贵显文章”。

  四川宜宾宗场邹氏字辈:“道德学应永绍宗志从斯新朝政祖诚愈昌顺世代承恩有振起基先盛”。

  四川金堂竹篙邹氏字辈:“善佩瑶琨尊凤祥,万贤盛玉国正兴,德昭前代钟灵秀,光耀先宗启俊英,大业建成维汝翼,书香继世永标名”。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东禅镇以及龙塘金竹塆邹氏字辈:“朝大仲廷仕,文运正昌洪,祖德贻谋远,宗恩庆泽隆,忠孝广谟列,礼义振家风,继述咸熙绩,垂统建伟功,裔嗣亨肇起,选拔显尊崇”【明末清初经过战乱,四川人口锐减,在康熙年间离开今湖南娄底新化洋溪入川(湖广填四川),听老辈人说,有的还是绑着来的,不愿意离开故土,有的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自愿入川。后来在20世纪初期,在字辈贻(祖父辈)这一代有离开迁移去今什邡市以及广安武胜县.】

  四川省攀枝花仁和邹氏一支:一至方学礼,引子三尚天,兴道明孔胜,世代显林阳。

  四川成都双流邹氏字辈:“炳兴永富贵,护民国安康。"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邹氏一支字辈:育淳思时民,之克永昌荣,忠孝传家国,兰玉满阶庭。

  安徽

  安徽枞阳邹氏字辈:“宗应之后世其孙永自昌定有贤贵士振国安朝邦忠孝传家国读书择孔章”。

  安徽合肥邹氏字辈:“培本多芳,传家尚任”。

  安徽双堆集镇邹圩村邹氏字辈:“克XXX长 秉承启贤良”。

  广东

  广东湛江邹氏字辈:“国家秉忠贞才优颖异学演科名”。

  广东汕尾邹氏字辈:“鸿拥振世同锦茂念本丁荣昌”

  辽宁

  辽宁沈阳邹氏字辈:“太和华青海甸”。

  云南

  云南邹氏一支字辈:“进思世德符纯全忠正发”。

  云南昆明禄劝县邹氏一支字辈:“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内蒙古

  内蒙古邹氏一支字辈:“世洪文利业武全振家生”。

  湖北

  湖北恩施龙凤邹氏一支字辈:“始文良正世,大国元邹忠,朝政永天龙,闻开应席中,敬恭辅名胜,显耀必光宗,传家为孝友,一心希孔孟,远绍先祖发,万代长兴隆。”

  湖北建始邹氏一支字辈:“思养英宗孔,世代永兴隆,敦伦首孝友,行一重贤良,尚继先人绪,贻谋亿万光。

  湖北红安、麻城邹氏一支字辈:千庆普惠希,来瀚骐崇辂,思承惺琬涉,桂盛德开基远,丰功永世传,常怀光大志。

  湖北随州邹氏字辈:正有明德,世守宗传,广绣红云,忍言家学。

  其他

  邹氏广佑堂一支字辈:“太峯应美德程 清扬明隐山 汝派系绵长 日印吉玉开 文章本秀才 孝友恢先绪 诗忆启后来 道乡绵骏业 理学定鸿魁 盛世名儒富 邦家贵有培”。

  邹氏一支字辈:“世启国正辅朝兴邦清定安泰全在忠良志士显大尚德传芳荣耀宗祖景膺永昌”。

  邹氏一支字辈:“万世绍荣光刻昌”。

  邹氏一支字辈:“百世其昌”。

  邹氏一支字辈:“官清民自安子孝父心宽”。

邹氏一支字辈:“居恒立本 继(积)德倡(存)良 守先延嗣 庆余绪昌”——此家谱在山东至东北一带很常见,但由于常年口耳相传有些不同支脉已发生变化,但总体还是以如上读音为基准的。


楹联典故

【楹联典故】

  四言通用联

  源自邾娄;望出范阳。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出自邹姓的源流和郡望

  忠襄世泽;文靖家声。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宋邹孟卿,追谥忠襄。下联指明·邹应龙,卒谥文靖。

  五经邹氏;万石家风。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宋·邹致,博洽强敏,授五子各一经。下联指明·邹世安,以孝友称,六世同炊。不蓄私资,论者比之为万石家风。

  士称德逸;里号宾贤。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宋代高安人邹礼,字用和,有才识而练达,任掾史,能公平执法。刚三十四岁便辞官归隐,朝廷赐称“德逸处士”。下联指北宋长乐人邹异,字士奇,有孝行,父母死后,他在墓旁筑庐守孝六年。元祐年间举经明行修,有关部门改他所住的里名为“宾贤”。

  梁园昭雪;黍谷回春。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西汉·邹阳,被谗下狱,作《狱中上梁王书》而雪冤。下联指战国·邹衍,吹嘘气,黍稷复生,号曰:“暖律回春。”

  邹屠迁善;鲁郡钟灵。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指孟子为山东县人,地属鲁。邹屠氏之女为帝喾妃,黄帝除去蚩万之凶,迁其民于邹屠之地。

  五言通用联

  阴阳谈消息;文辩谏止戈。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战国齐·邹衍,倡阴阳五行之说。下联指西汉·邹阳,有《上吴王书》,劝吴王刘濞勿起兵叛汉。

  谏言愿学集;檄文革命军。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明代大臣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曾任谏官,以敢言著称。有《愿学集》。下联指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1885-1905),原名绍陶,字蔚丹,四川巴县(今重庆市)人。幼习经史。1904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后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福建支长。1911年3月2日回国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广州双门底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革命军》。

  崮北家笙旧;范阳世宅昌。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某邹氏宗祠联。

  六言通用联

  鲁郡为钟灵地;邹屠乃迁善乡。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孔子、孟子。下联指邹屠氏,其女为帝喾之妃。

  七言通用联

  鼓琴自荐受相印;究学成功观阴阳。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战国时齐国大臣、政治家邹忌,他曾以鼓琴自荐,向齐威王进说,三月而受相印。任相期间,讽谏齐王进贤纳谏,整饬军容政纪,厉行法治。一年后受封于下邳(今江苏省邳县西南)。号曰成侯。下联指战国时思想家、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约公元前305-240年),一作驺衍。齐国人。他学究九天人,雄于辨口,号“谈于衍”。创“五行始终”说。“深观阴阳消息”,借以论述天道、世运的转移。有《邹子》等,已佚。

  襜惟按□清威重;棨戟凝香雅望高。

  ——邹一桂《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礼部尚书邹一桂(1686-1772)撰书赠友联语。邹一桂,无锡人。工绘事,并有《小山文集》。

  一篇漫咏梁园雪;六律能回黍谷春。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西汉文学家邹阳,齐人,以文辩知名。开始跟从吴王,后跟从梁孝王,因羊胜等人谗言而下狱,写《狱中上梁王书》,申诉冤屈,释放后,成为梁王上客。所作散文,有战国游士纵横善辩的风格。下联指战国末哲学家、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齐国人,曾在稷下(齐国都临淄稷门附近,齐桓公、威王、宣王在此扩置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讲学议论,是当时学派荟萃的中心)游学,先后到魏、燕、赵等国,受到诸侯礼遇。相传他又善于吹律,燕国有个地方美丽而寒冷,不生五谷,他吹律嘘气,那地方开始生长庄稼。

  八言通用联

  道气禀江山之灵秀;诗章夺月露之高华。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明代大臣邹元标,字尔瞻,九岁通五经。万历年间十进士,官刑部右侍郎。后来,因与魏忠贤不和,退而建首善书院,与志趣相同者讲学,母死后,居家讲学近三十年,卒谥忠介。著有《愿学集》。下联指宋代奉议郎邹定,字信可,新兴人。以诗闻名。

  八言通用联以上

  上疏直言,真大臣风度;遗书曲谕,洵良友箴规。

  ——佚名《撰邹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指明代进士邹智,字妆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上疏极言时事,诬谪广东石城卒。天启初道谥忠介。有《立斋遗文》。下联指汉代丞相公孙弘的好友邹长倩,初,弘举贤良,贫不能起,长倩以衣费资之。复赠以生刍(草)一束,素丝一襚,扑满(储蓄钱币用的瓦罐)一个,并致书曰:“刍束则谨,心纵则骄;丝积微至著,善虽小而为大;扑满土器……有入无出,则有倾覆之败,可不戒乎?”后人谓之三事誉。

  【门楣题辞】

  “范阳衍庆”典出邹姓范阳堂号,据族谱“邹氏初开继世祖序”一文载:“商朝纣王无道,纣兄微子偕弟微仲同迁商邱避纣暴虐。周武王伐灭之后而即帝位,乃封微子于宋,微子卒,微仲嗣兄爵位,世为宋公。数传至正考父,食采邹国,以邹为氏,赐姓为邹,永为邹氏,以南阳为郡。又数传至宣公,封东鲁王,复以东鲁为郡。再数传至荣祖哲言公仕范阳县正令,敕封太子太保,后以范阳为郡。”范阳公后裔多迁华南,故江南数省皆其后裔;而与范阳公同时代后裔仍留华北者属东鲁公后嗣,仍称东鲁郡,此则邹氏郡名之来由。


      【祠堂古迹】

  江西遂川石坑村邹家祠堂

  新江乡石坑村坐落在遂川县北部林区一个群山环抱的山谷中,以邹姓为主,已有千余年历史。邹家祠堂背靠古楠参天的后龙山,前面立着四排“功名碑”,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含义之深,实为罕见。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虽红漆剥落,却在岁月的见证下增添了一丝庄重。先人秉承“担柴卖木也要教儿读书”的祖训,凡高中,必拜祖。262块“功名碑”,就是石坑先人勤奋好学,功名卓著的最好的佐证。

江西遂川石坑村邹家祠堂.jpg

  江西龙岗邹氏祠堂

  龙岗邹氏祠堂位于素有“小桥流水,田园人家”之称的龙岗村。以徽派古民居建筑风格,依原古祠重建。宗祠左中右共六扇大门,象征“碌碌有福”。祠堂内部柱高梁大,宽敞明亮,显出粗犷、古朴、大气、简洁的风格特点。据悉,在龙岗范阳家族的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豪杰、历史名人,在祠堂中厅主体方位上方,更是挂有一块崇祯皇帝钦封邹维琏的“天下第一清忠”的匾牌,在时光中更显不朽。

江西龙岗邹氏祠堂.jpg

  福建泰宁南谷堂

  邹氏祖庭“南谷堂”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之乡的泰宁,占地1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殿高13米,整个工程气势宏伟,结构严谨,殿宇宽敞,风格古朴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堪称东南沿海一流公祠,充分体现了邹氏的辉煌历史和未来的繁荣昌盛。

  南谷堂是我们邹氏兴旺发达的标志性建筑,是海内外百万邹氏裔孙纪念和祭祀先祖的圣殿,未来必将在海内外产生深远的影响。

福建泰宁南谷堂.jpg

  江苏无锡惠山邹忠公祠

  邹忠公祠位于江苏无锡惠山,始建于明代,邹迪光立祠于惠山寺塘泾,后圯。邹兆升等呈请巡抚张伯行檄县,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于今址重建。祠坐南朝北,旧有敦叙堂、天香阁、静斋、金粟山房、邹迪光“会心处不在远”题碑,亭榭池沼,布置雅致。巡抚张清恪、汤斌为题“忠镜醇儒”、“理学忠臣”额;乾隆南巡时为邹氏后裔、宫廷画师邹一桂题“画禅颐寿”额。上世纪50年代,祠圯被拆。2005年春在旧址修复了祠门厅、享堂配殿。

江苏无锡惠山邹忠公祠.jpg

  广东龙川佗城邹氏宗祠

  邹氏宗祠座落于广东省河源龙川佗城南门横街,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五栋二横,邹氏族人在修缮过程中严格按照河源市有关保护文物、古迹、古建筑的文件精神,保留原状结构,重修后的宗祠保留了十一幅祖传楹联,古色古香、端庄肃穆。宗祠的内部设置遵循先祖“千年俎豆崇先德,奕代读书启后贤”的古训,内设范阳堂、敬爱堂、式好堂、永思堂,增加了文化长廊,并注入了现代的元素,初供奉先祖牌位外,还开设了六个展室,展示邹氏文化名人的书法、名画、摄影风光等作品,充分体现了邹氏宗祠两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人文和历史文化,为龙川县客家古邑,人文龙川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修后的邹氏祠堂流光溢彩,具有浓郁的岭南古建筑风貌,被誉为佗城四大祠堂之一。

广东龙川佗城邹氏宗祠.jpg

  浙江丽水样后村邹氏祠堂

  样后村邹氏宗祠位于莲都区太平乡样后村,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占地341.8平方米,建筑由前堂、戏台、厢房和正堂组成。前堂面阔五开间进深三柱;厢房面阔两开间进深两柱三檩,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正堂面阔五开间进深四柱七檩,明、次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抬梁带前双步后单步。邹氏宗祠内木雕非常精美,栩栩如生的祥禽瑞兽、卷草、祥云纹,雕梁画栋,隐喻了对后人的美好期望。但由于年久失修,宗祠屋面漏雨,导致部分椽子、构架腐烂损毁,局部构件缺失。经当地文保所人员多次现场勘查、记录和指导,宗祠被文保所列入宗祠补助维修项目,并严格按照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保护性维修。

浙江丽水样后村邹氏祠堂.jpg

  湖南衡阳曲兰思宗邹氏祠堂

  衡阳县曲兰思宗邹氏祠堂,又名“太和堂”,始建于1911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旧址占地面积达7200余平方米,历尽沧桑,几经修复,主体建筑仍然保存完好,经过邹姓群众和曲兰镇政府的不断努力,即将批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衡阳曲兰思宗邹氏祠堂.jpg

  下梅古村邹氏家祠

  下梅邹氏祠堂——位于当溪溪北,临溪,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占地约200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由邹茂章、邹英章两位先辈合资修建。祠门以幔亭造型,对称布列;梯式砖雕图案,体现了邹氏家族敦本的传统。墙壁上特饰有“木本”、“水源”这篆刻书法两幅,意味着邹氏家传宗法血缘有如木之本、水之源,生息相关。

下梅古村邹氏家祠.jpg

  南湖秀美乡村—邹家牌楼村

  明朝永乐年间,邹姓六世邹来学大人在京为官。有一次皇帝找他下棋,下棋期间邹来学大人棋局占下风,这时他手下的一名马夫,名叫刘炳常,马上提醒他在棋局中不能光顾小局。

  通过这件事,他发觉刘炳常有着眼长远的眼光,有为官的才能,就提拔重用了刘炳常在朝中为官。刘炳常为了报知遇之恩,在邹来学老家修建了一座报恩坊,称为“牌坊”。

  由于当时只建了一座孤独的牌坊没有整体效果,后来,邹家牌楼又把牌坊两边各建一座楼,邹家牌楼由此而得名。

  由于邹来学大人为官清正、刚正不阿,上为朝廷效力,下为黎民百姓造福祉,当朝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勋,把邹家牌楼的祠堂封为“三朝世伐”。

       孝感邹氏宗祠

  是2009年,由邹义东老先生倡议,其子民营企业家邹晓华先生出资三百万余元,历时三年零一个月修建而成,祠堂雄伟壮丽,气宇轩昂,并配套戏台广场、健身园艺各种设施。

  邹陈村一个湾共有一千八百人口,邹姓有八百余人,历来同居邹陈程刘黄等多个姓氏,世代联姻;和睦相处,亲如一家。配套设施有利于各姓氏村民共享,促进团结和睦。邹晓华宗贤致富不忘家乡,慎终追远,胸怀博大,使邹氏祖宗英灵重归圣殿,使邹氏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晓华宗贤是邹氏族人的楷模,邹氏子孙后代将永远铭记!

未标题-1 拷贝.jpg

     【典故轶事】

  1:六月飞雪

  齐宣王时期,采取了更加开明的政策,因此各国的学者都纷至沓来,聚集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人们将稷下学宫的学者称作是稷下学者,而邹衍便是这些稷下学者中的一员。在稷下学宫中,稷下学者成了君主问政议事的对象,齐宣王是一个有野心的统治者,他向往着自己能够有朝一日能够和齐恒公一样称霸诸侯,并且统一中国。在齐闵王继位之后,齐国的国力大增,就使得齐闵王有了称帝的野心。而邹衍的学说便是专门为了新的统治而设计的政治方案,因此邹衍本人和她的学说都受到了齐宣王和齐闵王的重视。

  但是齐闵王的帝制运动失败,最终去掉了帝号,重新称王。然而这时候的齐闵王,有了比原来更大的野心,他想要称霸天下,变得骄暴起来,无论稷下学者们如何劝阻他都不听,稷下学者们也就离开了稷下学宫。后来,在魏、秦、赵、燕的共同进攻之下,齐闵王死亡。就是在这个时候,燕昭王对外进行了招贤纳士,邹衍从齐国来到了燕国,开始为燕王效力,在燕国从事起发展生产的工作。

  在公元前284年的时候,燕昭王又联合了秦、楚、韩、赵、魏一同攻打齐国,而作为齐国人的邹衍拒绝了参与这一次的战争。后来燕惠王继位,他不信任原先的旧臣,再加上邹衍齐国人的身份,在奸佞之人的挑唆之下,燕惠王下令将邹衍逮捕入狱。

  邹衍入狱的时候,仰天大哭,那时正值夏天,可是天竟然飘了雪,所以那一年的夏天燕国的土地有一层白雪。其实对于邹衍入狱,有很多人都为他鸣不平,所以他们看到夏天飘雪,便让燕惠王赶紧把邹忌放出来,因为天气这么反常,是因为燕惠王冤枉了邹衍,连天都在为邹衍鸣不平。燕惠王听后,赶紧下令把邹衍放了出来,这就是六月飞雪的最初典故。

  2:邹忌比美

  战国时,邹忌是齐国有名的帅哥。身型修长(身高八尺有余),而且形态“昳丽”。他的帅不仅是外在的帅,同时他又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太有内涵了,通常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邹忌更愿意别人注意他内在的东西,比如说他更希望人们赞美他的诗歌、他的文章、他的口才等等。

  那时邹忌的梦想,就是有一个比他更漂亮的人来代替他的苦恼。每天清晨,这位齐国美男子起床后都会站在一面铜镜前忧郁地低语: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齐国最美的男人(有点象白雪公主的后母)?而魔镜总会歉疚地告诉他:很遗憾,我的主人,迄今为止您依然是齐国最美的男人。每当魔镜说完,它总会看到对面的邹忌忧伤地哭泣,像三月的细雨,淅淅沥沥。直到有一天,魔镜突然对邹忌这样说:我的主人,您终于不再是齐国最美的男人了,城北来了一个叫徐公的男人,他现在才是这里最美的男人。

  这一天,是邹忌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突如其来的幸福使他不敢相信。于是邹忌问自己的妻子:我和城北徐公谁美?妻子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茄子和樱桃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又问小妾,妾回答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鹌鹑和仙鹤一样没有可比性。邹忌复问客人,客人说:徐公怎么可以跟相公您比呢?正如狗尾巴草和云杉一样没有可比性。

  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怔住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自觉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调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后,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

  人在一片赞扬声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特别是居于领导地位的人,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不至于迷失方向。

  3:无钱下葬

  邹复宣1613年高中进士之后,初授上虞知县,一上任,正赶上上虞饥荒,饿殍遍野,民不聊生。邹复宣旋即召开赈灾大会,命令土豪劣绅开仓放粮,采取清理田赋的政策,全面减轻百姓负担。他带领全县官员,徒步走遍了上虞所有乡村,百姓终于度过难关。上虞经过他三年的治理,面貌为之一新,百姓安居乐业,他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后调金华,他创造性的利用“抽籴法”,使百姓的赋税减免过半,百姓奔走相告。任满离开金华,百姓依依不舍。1621年,邹复宣升任河南道监察御史,上任三个月,上疏7道,“首击宦官,忤逆权贵。”时努尔哈赤攻陷沈阳,辽东告急,皇上钦点他招兵二千,规定每招一人,发银150两,并预付饷银30万两。邹复宣来到自己曾经治下的上虞、金华,半月之内,招青壮男丁三千二百人,每人20两,仅用去白银6万4千两。属下对邹复宣说:“邹大人,按大明律,剩余银两,可归大人所有。”邹复宣痛斥属下说,国难当头,为皇上分忧,是做臣子的本分,安敢饱中私囊?于是将节省银两,全部上交国库。1662年,邹复宣奉命随兵部尚书张鹤鸣行军理财,监军防务。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年仅43岁。临死之前,邹复宣说:“吾囊空无以殓,惟余此心报主耳。”死后部下验其遗物,仅有破衣三件。“僚属捐金,得以归埋。”

  4:典试湖广

  顺治十七(1660)年秋天。武昌黄鹤楼上。

  湖北巡抚杨茂勋率一批官员,为钦差典试湖广的总主考官接风洗尘。只见总主考官满面春风、气宇轩昂、年青倜傥。酒过三行之后,杨茂勋指着黄鹤楼下的一群觅食的水鸭对这位年青的主考官说:“七鸭游江,数数三双一只。”这位年青的主考官马上明白了杨巡抚的意思,立即答道:“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杨巡抚听后哈哈大笑。

  这位年青的主考官何许人也?他就是我们新建人号称神童的邹度珙。

  邹度珙25岁主考秋闱,在清代科举历上也是绝无仅有。因为年轻,湖广的一班官员开始瞧不起邹度珙,所以在黄鹤楼上,湖北巡抚杨茂勋有意出对试试邹度珙的才华。

  当时湖广3000多名秀才考举人,所有考卷邹度珙亲自批阅,初取106人,最后取53人,会元黄佳色等一批湖楚才俊录取。这批举人后参加会试,出了会元金德嘉、后官至侍讲的郑之谌、太仆杨佐国等国家重臣。邹度珙为此写了《典试楚闱乡试录叙》呈交顺治皇帝,得到顺治皇帝的赞许。

  后新建举人上犹县教谕丁亨为邹度珙作《检讨公传》,其中有“典试湖楚,尚弱冠,湖楚轻之。揭晓,皆名士,又大惊。”佐证了邹度珙钦差典试湖楚的真实情况。

  其中还有一段这样的插曲:邹度珙离开驿馆准备回京复命时,有一来头不小的考生责问邹度珙“何不识我?”邹度珙马上指出他文章的弊病。考生不服,当场叫来湖楚豪绅理论。邹度珙不畏权势,把湖楚豪绅驳得哑口无言。该考生自知理亏,邹度珙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安慰他说:“若再勤奋,无忧不中。”这位考生刻苦数年后,终于进士及第。


家风家训

【家训格言】

  邹氏家训以明邹元标的《家训》最为闻名。他认为人一生保持清白是最首要的,“与其浊富,宁守清贫”是为人的准则。他又提出“富贵”不是不可变的,“富贵轮流,转眼虚花”。以“富不讨三代”的古训思想,告诫子孙要努力学习,从小要抓紧时间,因为人在世上,光阴如电,忽去便过,“光阴驹隙,黾勉青春”。他训诫子孙要亲临睦里,“里闬姻党,情谊无涯”。宗族和睦是本根坚固的基础,兄弟亲和则除外辱之虑。

  《家训》

  明代:邹元标

  诗咏多福,易言馀庆。积善之家,罔不繁盛。眇予小子,厕名士绅。

  愧无实德,裨补君民。未能治国,愿教吾家。敷诚布衷,寂听无哗。

  凡我宗人,无忽予言。洗心涤虑,培根达源。敬奉天地,孝养双亲。

  与其浊富,宁守清贫。勿利货贿,嘱托上官。小民叫冤,尔心何安。

  输赋无讼,迹绝公室。尊宪守约,终鲜差失。里闬姻党,情谊无涯。

  富贵轮流,转眼虚花。出入以度,惟公惟平。夜半叩门,尔心不惊。

  永言孝思,世德作求。我语谆谆,我心悠悠。毫釐不差,神明临汝。

  良心不昧,三复斯语。


  《邹氏家训》

  孝父母

  夫孝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也。

  人不知孝父母,独不思父母爱子之心乎?

  方其未离怀抱,饥不能自哺,寒不能自衣,为父母者,审音察色,笑则为之喜,啼则为之忧,行动则(跬)步不离,疾痛则饮食俱废,以养以教,至于成人。

  复为之授室家,谋生理,百计图维,心力悉瘁。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人子欲报亲恩于万一,自当内尽其心,外竭其力,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如曾子所谓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凡此者皆孝子分内事也。

  为人子者,若遇父母有过则当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下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惟谏入而后巳。

  若遇父母有疾,延医调治医不三代不服其药,汤药必当而进。朝夕不离于侧,万一有失则终身抱恨矣。

  敬兄长

  孟子云:“徐行后长者调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凡遇尊长,言语必顺、步趋必舒缓、坐立必居下、饮食必推让。

  曲礼曰:“见父执,不命之进,不敢进,不命之不敢退,不问不敢对。”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凡遇尊长,且然况同宗共族之父兄伯叔哉!

  睦宗族

  尊祖敬宗,人之大体也。

  尊祖即所以敬宗,敬宗即所以睦族,故人道必以睦族为重也。

  夫家有宗犹水有源、木有本。虽远近异势,疏密异形,要其本源则一。

  故人之待其宗族也,必如身之四肢百体,务使血脉相通而疴养相关。

  如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智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二曰不睦之,三曰不姻之,四曰不悌之,五曰不任之,六曰不恤之,七曰造言之,八曰乱吉之。

  尚勤俭

  人生不能一日而无用,即不可一日而无财,然必留有余之财,然后可供不时之用,故勤俭尚焉。

  夫财犹水也。水之流不蓄,则一泄无余,而水立涸,财之流不节,则日用之无度而财立匮矣。

  自古民风皆贵乎勤俭,然而不勤则无以开其源,勤而不俭以流,凡为吾族者,各宜遵之。

  务正业

  上天生民必付一业,使为立身之本。

  凡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名虽不同,而所当务则一。

  为士者谨身修行,矻矻穷年,习诗书,敦崇礼让,退则为有本之学,进则为有用之才;

  为农者春耕秋敛不失其时,撙节爱养愆于度,先事以备水旱,如期而纳税课,使地无余利,人无余力;

  工则审四时饬六材,日省而月试,居肆以事成;

  商则通有无,权贵贱,交易而退各得所务喜公平,勿踏欺诈,苟能名尽其职、各力乃业。

  上以继祖宗之传,下以绵子孙之绪,庶富丰亨共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岂不安受其福欤。

  严教训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血气未定,知识渐开,训导惩戒之方莫切于此。

  大凡子弟之率不谨,皆由父兄之教不先所恃。

  为父兄者启其德性,遏其邪心,广其器识,谨其嗜好,俾知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端其本,干纪犯分之咎自解矣。

  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人间非为之事渐渍成风,或游手好闲,博弈饮酒,或结纳匪类,放辟邪侈。往往陷溺而不悟,甚者罹法网,犯刑章,为父兄者独能晏然而已乎?与其追悔于事后,孰若严训于平时。

  盖行莫重于孝弟,忠信心必存于礼义廉耻,可模可范。以身教之,耳提面命。以言训之,使子弟见闻日熟。循蹈规矩之心地淳良,行止端重,可以寡过而保家,即可以进德而成材也。凡为父兄子弟者,宜凛遵毋忽。

  一不和,病根多在任气二字,任气则以胜负为竟,小而争产与讼,大而阚狠危亲,肯有诗曰:“谗小争端莫若休,何须经府与经州。费钱辛苦赔茶酒,赢得猫儿卖了牛。”又云“忍得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忧”,可铭之座右。


  【邹应龙支系-南卿公家训】

  士农工商精一业,便是吾家肖子。

  礼义廉耻全四字,方为我族贤人。

  富贵轮流休问,家和即抵万金。

  但看兴旺人家,父子兄弟一心。

  承先启后无多策,只在心田一寸间。

  孝悌为根仁作种,何需外人说圣贤。


  邹应龙支系——羡中公家训

  家训三字经

  尽 孝

  不忘本,勤思源

  父母恩,重于山

  细抚养,多奉献

  历艰辛,到今天

  养育恩,大无边

  常尽孝,报恩愿

  多关心,勤看管

  常照顾,多陪伴

  保身体,促康健

  儿女孝,子孙贤

  父母在,全家暖

  亲情浓,福寿添

  持 家

  管理家,需规范

  立家规,家训传

  勤沟通,多商谈

  互信任,不欺瞒

  讲礼仪,挑重担

  互尊重,共患难

  勤持家,细打算

  不挥霍,重节俭

  家事和,万事圆

  互敬爱,家运显

  众心齐,干劲添

  兴家风,共勤勉

  全家人,心手牵

  同命运,齐发展

  教 子

  爱儿女,莫娇惯

  不迁就,不护短

  自幼时,严教管

  常纠错,不间断

  除毛病,改缺点

  矫陋习,展新颜

  欲成才,勤浇灌

  欲驰骋,需扬鞭

  立规矩,定方圆

  树榜样,做示范

  勿放纵,正品端

  常警醒,戒贪懒

  勤 勉

  勤学习,明志愿

  知识广,人钦赞

  知荣辱,明贵贱

  学楷模,效古贤

  少立志,惜时间

  莫虚度,目标远

  展雄姿,在青年

  要成才,多磨炼

  经风雨,见世面

  勤思考,永向前

  乐诵读,善钻研

  刻苦学,莫畏难

  有益书,要多看

  黄赌毒,莫沾边

  致富经,多寻探

  昧心钱,不去赚

  习礼仪,知荣贱

  争先进,学模范

  提素质,丰经验

  强能力,增才干

  练口才,善讲演

  修德性,意志坚

  小处始,大处显

  谋大事,创非凡

  处 事

  人在世,光阴短

  有作为,有尊严

  干事业,虽艰难

  信心足,定实现

  谋当前,虑长远

  胸襟阔,度量宽

  遇疑难,不慌乱

  要沉稳,莫极端

  思密周,善决断

  明是非,严防偏

  临乱境,巧应变

  争主动,应超前

  慎其行,莫妄言

  除歪风,扬风范

  为 官

  当好官,用好权

  人为本,民为天

  水载舟,亦翻船

  得民心,天下安

  行德政,立规范

  多谋划,勤调研

  图发展,重安全

  业在后,安在前

  人生观,世界观

  在官场,难免变

  干公差,吃国饭

  公与私,明分辨

  做人长,为官短

  官一时,人百年

  多干事,少贪婪

  塑形象,守清廉

  宽对人,律己严

  遇风浪,掌稳船

  官再大,位再显

  平民心,不能变

  交良友,结英贤

  赢众望,最关键

  凝核心,组织严

  增团结,向前看

  聚民心,结人缘

  善协调,促发展

  修 身

  多积德,少集怨

  谋众利,成众愿

  为人善,不招怨

  善引善,环境变

  欲好报,多行善

  屡作恶,终完蛋

  诚待人,信结缘

  重承诺,信誉添

  爱国家,敬祖先

  明家训,慎思远

  有权力,多奉献

  有责任,多实践

  讲正气,多垂范

  执法明,守法严

  有规矩,成方圆

  守法度,身自安

  反应快,刚柔兼

  行事稳,事果断

  效率高,不敷衍

  敢作为,勇承担

  学识广,智勇全

好名声,代代传


寻根记
家乡美
环宇风采
溯源坊
四堡状元府
东莞邹氏联谊会圆满成功
庆贺南宋状元宰辅邹应龙受封广佑圣王纪念日
华阳邹氏宗亲联谊会换届选举大会圆满成功
泰国宗亲泰宁拜祖纪实
泰国邹氏宗亲会祭拜先祖应龙邹公
广西邹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庆典大会
追本溯源见铁证,后裔虔心祭先灵—梅县石坑邹氏寻根溯源大埔行
总经理清明回祖地,贤裔孙恭敬扫祖陵
寻找梅县石坑邹氏历代外迁宗亲后裔
寻找广东梅县石坑邹氏历代外迁先祖的后裔---附梅县明清两代地名变更记录
铜鼓奉新站-2019梅县石坑邹氏崇祐崇保后裔国庆江西探亲行(2)
泰和赣县站-2019梅县石坑邹氏崇祐崇保后裔国庆江西探亲行(3)
神奇的风水宝地,旺族的灵验祖坟-重修长孺邹公祖坟纪实
身退官场情系祖,继承遗志溯本源-记矢志寻亲的沛源宗长
清明将至台北宗亲归故里,南谷堂上赤子虔诚祭祖灵
南投台胞三赴祖庭拜圣王
梅县石坑邹氏源流及现状
梅县石坑邹氏崇祐公祠主体重修竣工庆典
梅县石坑邹氏参加连城四堡殿八郎邹公祠竣工庆典(2)
梅县石坑邹氏参加连城四堡殿八郎邹公祠竣工庆典(1)
【祭拜先祖,福泽后人】---记华安县高石村邹氏族裔2018年祭祖活动
华阳宗亲情意切 千里寻根謁祖庭
广西浦北六硍、官垌邹氏崇祐-国政公后裔清明扫墓活动圆满成功
遂川站-2019梅县石坑邹氏崇祐崇保后裔国庆江西探亲行
2017丁酉歲梅县石坑鄒氏崇祐後裔清明祭祖---祖祠重光振宗风
2016年国庆石坑邹氏江西探亲之旅---永丰/吉安篇(附大量图片)
2016年国庆石坑邹氏江西探亲之旅---兴国/赣县篇
2016年国庆石坑邹氏江西探亲之旅---井冈山/赣州篇
『溯源报本,祀祖修坟』---记重修德宏邹公墓
『殿八郎德宠派文贵崇祐世系』祖脉资料
「外迁三百年,终圆寻根梦」-江西宜春崇保后裔千里寻根认祖行
【血脉亲情连两岸,圣王神恩佑万民】-朝圣访亲台湾行
致邹氏朋友的信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落叶归根、祭祀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祖根就是至高神圣的土地,寻根认宗充分表现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ANXIERA安世代系统云端大数据中心,秉承着服务全球华人的宗旨。是综合OinO2C (Online in Offline to Consumer )模式的文化产业化信息流综合平台。立志创建一个全球华人共同参与的百家姓渊流网站,提供一个全球华人探根寻祖,溯源祭祖的圣地。

 历史上由于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天灾战乱等诸多原因,很多家族为了生存发展而北上南下不断迁徙,在这过程中导致了很多家谱的断裂残缺,时至今日很多人扔无法认祖归宗,作为同样的炎黄子孙,我们有理由更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实现这个人生夙愿。 ANXIERA安世代欢迎各位有识之士提供各个姓氏的宝贵资料与交流建议,以此不断地完善我们平台,方便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根。(凡提供姓氏资料将分别给予不同性质的奖励。您可以通过邮箱asd@anxiera.cn与我们联系。)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先祖的美德是我们骄傲,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数典不忘祖,落叶要归根”愿每个炎黄子孙都能够找回自己的历史归宿,这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将会大大增强民族意识和凝聚力。一姓为家,千姓汇聚国。愿我炎黄子孙团结奋进、携手前行;愿我华夏大地繁荣昌盛、国泰民安!